本網訊(通訊員 李佳飛 趙玲玲)“以前收割機開不進田,種糧運糧都得靠人扛,現在貨車都能直接開到田埂邊。” 站在新修建的機耕道上,寧遠縣清水橋鎮羅壩村黨支部書記李尚強難掩欣喜。這條串聯起羅壩、西坊、泉井眼三村的 “致富路”,徹底終結當地200余畝農田長達數年的 “農機繞行困境”。
羅壩村新田尾至絲毛坪區域地處三村交界,曾是典型的農業 “死角”。因原始道路狹窄崎嶇且無機耕道,農戶們常年面臨農機 “進不來、轉不開、出不去” 的難題,每次耕作都得繞道2公里,不僅耗時耗力,還嚴重制約規模化種植。
今年3月,清水橋鎮人民政府將這一民生難題列入重點臺賬,迅速對接縣農業農村局完成項目立項。為確保工程質量,鎮紀委全程介入施工監督,從材料驗收、進度管控到資金使用全程跟蹤,同時邀請村民代表組成巡查組參與日常監督,讓工程在 “陽光下” 推進。
施工隊在原有土路基礎上完成新建機耕道188米,修復和擴建機耕道275米,機耕道寬3.5米,兩邊漿石護砌651米,路基墊河卵石688米并壓緊整平,最終將西坊村樂家坊、泉井眼三腳嶺等自然村連成一體。
新機耕道的建成直接惠及周邊56戶236名村民,并可提供10名工作崗位,同時方便農機進出和農資運輸,村民農業生產效率顯著提高。
該鎮將持續把正風肅紀與民生建設深度融合,緊盯群眾 “急難愁盼”,用實打實的舉措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讓更多民生工程落地見效。
來源:紅網
作者:李佳飛 趙玲玲
編輯:李芳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2/83/1517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