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嚴軍 何勇輝 魏穎輝)寧遠縣中和鎮上街村石珠壩自然村春節有舞龍的習俗。該村的舞龍為布龍,全長118米,威武雄壯,需全村的人才舞得起來。除了在村里表演,還到鄰村或鎮上表演,百米長龍所到之處,群眾都以鞭炮迎接,盛況空前,成為當地的勝景。
鞭炮鑼鼓齊鳴,百米長龍在龍珠的引領下,時而飛騰,時而翻滾、時而盤旋,穿梭在河畔田間、村頭巷尾,大氣磅礴,一路生風。石珠壩村的布龍,由龍頭、龍身和龍尾構成,共有32節,每節3米多,全長118米。舞龍者均為青壯年漢子,個個頭扎紅巾,身著紅綢衣,精神抖擻,舞起龍來虎虎生威?!拔椠埵俏覀兇宓尿湴?,也是我對春節最深的記憶。”寧遠縣中和鎮上街村石珠壩自然村村民李勇感慨地說道。
石珠壩村的龍舞起源于明朝中期,已有400多年歷史。村里的道具龍每年都要重新制作,骨架用竹篾編織而成,外面蒙上彩布,再畫上龍鱗?!斑@是老人家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用竹篾一片一片用手工編出來,有眼睛、有鼻孔、有角,看起來好大氣?!睂庍h縣中和鎮上街村石珠壩自然村村民胡康輝說道。
寧遠龍舞最初是一種祭祀儀式,后來演變民間舞蹈,獨具地方特色。每年春節,石珠壩村的青壯力都會踴躍參加,分別擔任舞龍、樂鼓、后勤等職責,經常排練表演,時間長達一個月,既延續好的傳統,又增強了村民的凝聚力。
百米長龍挨家挨戶給村民拜年,祈福平安和豐收,受到村民敬仰和歡迎。長龍來到村民黃三清家門前,他放鞭炮迎接。黃三清家曾是貧困戶,全家五口靠他一個外出務工維持全家生活。2016年,他回到村里加入合作社種植蔬菜,年收入五、六萬元,不僅脫了貧,建了新房,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龍給我們拜年了。希望今年風調雨順,我就賺個七八萬塊錢。”黃三清開心地說道。
石珠壩村地處仁江河畔,是中和鎮的集鎮所在地,全村共有163戶700多人,只要是有勞動力的家庭,都會種蔬菜或培育蔬菜苗,到集市銷售。種菜雖然辛苦,但收入也不錯?!笆卟耸俏覀兇宓闹еa業,尤其是苦瓜和芹菜遠近聞名。我們成立了合作社,從規劃、選種、運輸、銷售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每畝的收入可以達到一萬五千元以上,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村團結一心,老百姓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幸福指數越來越高?!睂庍h縣上街村石珠壩網格書記周峰介紹道。
石珠壩村還成立了龍的傳人教育基金會。每到請龍的日子,無論在外務工,還是在家種菜、經商的村民,都會歡聚在一起,踴躍為基金會捐款?!按蠹叶际怯绣X的出錢,有力出力。自2019年基金會成立以來,共籌得資金就有13萬多元,獎勵考上大學的就有11個人。”石珠壩村龍的傳人教育基金會負責人周友紅說道。
如今,寧遠龍舞已經被列入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地至今活躍著10多支舞龍隊,在春節、元宵節等重大節日里,作為傳統民間舞蹈祈福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來源:寧遠融媒體中心
作者: 李嚴軍 何勇輝 魏穎輝
編輯:李芳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846/90/1352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