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賈子安 肖益婷)近年來,寧遠縣中和鎮坦壩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以《村規民約》為指引,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黨群共商共建,不斷完善村民自治體系,黨員干部帶頭推進移風易俗改革,不斷培育文明鄉風。
據悉,坦壩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國家森林鄉村”、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2013年--2015年示范農家書屋”“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鄉村振興示范村”“湖南省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湖南省2022年鄉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第三批優秀村規民約”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9項。
黨建引領,移風易俗改陋習
坦壩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樹立黨員旗幟。村兩委干部實行網格化分片包干,開展“敲門行動”,征求村民移風易俗改革意見,宣傳移風易俗改革要求,讓改革體現民意、尊重民意、順應民意。多次組織召開移風易俗支部會議,商討方向,立下規矩。支委會提出要求,所有黨員以身作則,帶頭示范,堅決擁護支部改革決定。針對清明節老風俗的弊端,村里組織成立黨員勸導隊,勸導村民遵守不攜帶火種進山、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成立巡山打火隊,嚴防死守入山口,防止火情發生。近來,黨員干部帶頭實行新式祭掃方式,宣傳帶動村民以敬獻一束花、種植一棵樹、網上云祭祀等方式進行祭掃,坦壩村一直走在移風易俗改革的前列。
共商共建,《村規民約》立規章
為改變村民在紅白喜事上講排場比闊氣,酒席大操大辦的陋習,坦壩村兩委堅持共商共建原則,在2018年將移風易俗、婚喪嫁娶簡辦、人居環境整治、積分管理制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刪除罰款制、計劃生育等脫離時代主旋律的內容。規定全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嚴禁攜帶火種上山、紅白喜事酒席不超過20桌,收受禮金每家不超過100元,每戶只安排1人參席……村民以戶為單位在《村規民約》上簽字,并按上紅手印。村兩委鼓勵村民把節省出來的資金用于發展生產,一年下來,村里可節省開銷近150萬元,培育了良好的生產生活氛圍。
村兩委還引導村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監督委員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等自治組織,以積分管理制進行自我管理,對村民的日常表現進行評分,年度評選出前十名進行表彰,這一做法大大提升了村民創先爭優的積極性。通過近幾年的實施,一系列良好風尚已成為全村人的自覺行為,群眾遵紀守法意識增強,安居樂業,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和“示范村”。
新時代,新理念,坦壩村兩委積極探索,豐富群眾自治形式,2022年探索搭建了“鄉村振興暨黨務村務民主協商監督月例會”議事平臺,每月組織村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參加會議并進行現場“云直播”,村里的大小事務都邀請村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在“月例會”上各抒己見“出點子”、集思廣益“定調子”,共同探討出最佳解決方案,讓各種問題、事項通過民主協商共同商議決定。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村民通過“月例會”共商共建鄉村振興已成為坦壩村的新風尚。
賦能傳統,文明創建樹新風
鄉村振興,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坦壩村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不斷激活鄉村文化振興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推動鄉村振興。
為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坦壩村于2011年成立教育基金會,制定了尊師重教獎勵辦法,每年教師節舉辦尊師重教表彰會,對為本村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獎勵,迄今共發放助教助學金達20萬元。
引導村民成立中老年舞蹈隊、南岳文獅隊,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數。自2018年起,以村級春晚作為文化宣傳主要陣地,以“做文明人,過文明年”為主題舉辦“村級春晚”,不僅有村民以“移風易俗”為內容自編自演的節目,宣傳移風易俗改革;為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慰問金;也對年度“五好家庭”“文明衛生戶”“好婆媳”等進行現場頒獎,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以身邊事感染身邊人,激發村民爭優創先的積極性,爭做文明新人,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團結的文明風氣。坦壩村2020年屆春晚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進行了報道。2023年3月,坦壩村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活動,鎮村干部以村情村務為切入點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老百姓坐得住,聽得懂,得到了市委宣傳部的推廣肯定。
來源:寧遠縣中和鎮
作者:賈子安 肖益婷
編輯:李芳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743/65/1307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