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俞賽男)清明期間,傳統祭祀活動與春耕生產、旅游踏青交織疊加,森林防火形勢嚴峻。為傳承傳統文化、倡導文明新風、守護綠水青山,桐木漯瑤族鄉婦聯充分發揮“聯”字優勢,聯合各村婦聯組織、巾幗志愿者隊伍,以“文明祭祀+防火宣傳”為主線,開展系列行動,引導全鄉群眾樹立綠色、安全、文明的祭掃理念,織密森林防火“安全網”。
統籌部署,下好防火“先手棋”
鄉婦聯提前謀劃,成立由鄉婦聯主席任組長、村婦聯執委為成員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宣傳入戶、巡查到點、應急到位”三大任務。依托“婦聯執委+網格員+巾幗志愿者”三級聯動機制,劃分責任片區,壓實工作職責,確保防火宣傳覆蓋全鄉6個行政村、3個重點林區。
宣傳浸潤,奏響文明“最強音”
“阿姐,用鮮花祭祖更環保,山火無情,燒紙錢風險大!”在小源村進山路口,村婦聯執委用瑤語向群眾講解文明祭祀倡議。針對少數民族鄉特點,鄉婦聯采取“雙語宣傳+民俗引導”模式,通過村村大喇叭循環播放瑤漢雙語防火順口溜、流動宣傳車巡回宣講、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等形式,將防火知識融入民族節俗。同時,利用微信群、抖音短視頻等平臺推送“云祭祀”操作指南和火災警示案例,線上線下同步發力,累計覆蓋群眾7000余人次。
巾幗行動,織密安全“防護網”
各村婦聯組織成立“巾幗防火巡查隊”,對進山路口、墓地集中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全天候值守,勸導群眾勿攜帶火種入林,并設立“鮮花置換點”,用鮮花置換村民手中的香燭紙錢。桐木漯村婦聯創新開展“家庭防火承諾書”簽訂活動,動員婦女帶頭承諾“不燒荒、不焚香、不放鞭”,以“小家”帶動“大家”。此外,鄉婦聯聯合林業站開展應急演練,10名巾幗志愿者掌握滅火器使用技能成為防火一線的“紅色娘子軍”。
移風易俗,傳承民族“新風尚”
“以前清明燒紙煙霧大,現在用松枝和鮮花擺供,老祖宗也會夸我們愛護山林!”村民鄧大姐在巾幗志愿者指導下,用青團、艾草等傳統食品和手工扎制的布藝祭品完成祭祀。鄉婦聯深挖瑤族“自然崇拜”文化內涵,將防火宣傳與民族文化傳承結合,組織苗繡能手制作防火主題繡品,邀請寨老在祭祀儀式中加入護林祈福環節,讓文明新風浸潤鄉土。
截至目前,全鄉未發生一起森林火情,文明祭祀蔚然成風。鄉婦聯主席表示:“婦女是家庭和社會的重要紐帶,我們將持續發揮婦聯組織‘宣傳員’‘服務員’‘監督員’作用,讓防火意識深入人心,為守護民族鄉的綠水青山貢獻巾幗力量。”
來源:紅網
作者:俞賽男
編輯:李芳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8/95/1484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