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楊顏)4月10日,在寧遠縣灣井鎮萬畝示范片的高標準農田里,高速插秧機正以每小時3畝的速度往返作業,嫩綠秧苗在濕潤的泥土中整齊列隊,勾勒出科技賦能春耕的生動圖景。作為糧食生產重點鎮,該鎮今年以“控單擴雙”為抓手,統籌推進早稻插秧,截至目前已完成插秧面積600畝,預計今年機械化插秧率達80%,早稻播種面積將突破8300畝,為全年糧食增產筑牢根基。
黨委“精準定向”
為搶抓“清明后、谷雨前”的黃金插秧期,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灣井鎮黨委即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精準制定《灣井鎮2025年糧食生產獎勵考評辦法》,確定了“早謀劃、早儲備、早服務”的工作思路。為充分調動大戶積極性,鎮黨委組織召開了全鎮早稻生產動員會,實行鎮村干部包保到戶責任制,將早稻栽插率與聯村副組長、駐村干部、支部書記、相關村兩委干部績效考核直接掛鉤,確保按時高質完成早稻栽插任務。在鎮黨委班子成員的牽頭帶動下,全鎮黨員干部開展督促指導400余人次,解決育秧爛種、機械故障等問題56個。在路亭村,種糧戶王冒友的100畝稻田僅用3天便完成插秧。“鎮里提前幫我們聯系農機隊,技術員現場盯著秧苗質量,連田塊翻耕都是機械化,現在種田省心多了。”王冒友開心地說道。
政策“強力支撐”
今年,灣井鎮將“控單擴雙”作為糧食安全首要任務,通過“政策補貼+示范引領”雙驅動,重點在18個行政村推廣雙季稻種植。數據顯示,全鎮雙季稻種植主體從去年的46戶增至69戶,其中周家壩村的種植大戶彭運珍、李佑生今年擴種雙季稻149畝,帶動周邊10余戶散戶加入。“鎮里每畝雙季稻補貼比單季稻多300元,加上農技員全程指導栽插,早稻畝產至少多收200斤,算下來每畝能增收300元以上。”在灣井鎮下灌村,種糧大戶蔣少陽盯著剛插完的50畝早稻田算起了“經濟賬”。
科技“硬核加持”
在馬腳洞村、周家壩村的兩個育秧工廠,5萬平方米的早稻育秧大棚內,全自動的噴淋系統正自動調控濕度,18萬多盤的標準7寸硬盤托盤在育秧池中整齊排列,預計可供應6000余畝大田用秧。“相比傳統育秧,智能化育秧周期縮短7天,成苗率提高15%,還能避開早春低溫影響。”農技員歐陽中軍介紹道。
春日的灣井田野上,機械的轟鳴與農民的笑聲交織,一幅“政策惠農、科技強農、實干興農”的豐收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紅網
作者:楊顏
編輯:李芳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8/55/1486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