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蔣艷娟)近年來,寧遠縣文廟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聚焦基層減負賦能、集體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促進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為現代化美麗寧遠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巧執“輕車壯馬”之筆,繪就減負賦能“干事創業圖”。上好“輕車減負”基礎課,著力精簡中央、省、市級規定取消的村級組織不應承擔或者沒有能力承擔的工作事項,原各部門自行下放的百余項辦事項目精簡至30余項;全面清理“指尖上的負擔”,工作群、APP數量分別減少82%、95%;嚴格按照“3+5+5”標準統一制作村級組織機制標牌,清理不規范掛牌121塊、標識206塊、制度牌261塊,營造干凈清爽的辦公場所;取消村干部“坐班制”,練好“壯馬賦能”基本功,舉辦4期“理論+觀摩”“分析+研討”的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先后選派30余名村干部、后備干部參加省市縣專題培訓,組織街道和村(社區)到冷水灘、江華等先進地區觀摩學習160余人次;推薦1名村黨支部書記比選列為事業編制管理;實施“導師幫帶制”,以“街道帶村、老帶新、強帶弱”形式結成對子34個,立好“車馬相適”硬規矩,印發規范村級組織應依法履職的事項清單,將減負與履責有機結合起來;取消無實際意義的檢查評比項目12項,讓村級組織不再深陷填表建臺賬等無效事務中;完善干部績效考核辦法,建立容錯糾錯機制,2024年來根據工作業績晉升提拔干部6人;依托網格管理開創黨組織“吹哨”,相關職能部門“報到”的“車馬協同、萬馬奔騰”生動局面,順利通過國家文明城市對轄區內的實地核查。
巧執“老樹新枝”之筆,繪就強村富民“產業興旺圖”。緊抓政策“找路子”。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村干部選任、績效報酬、評優評先掛鉤,激勵村干部殫精竭慮謀發展。2020年以來8個村借助省級縣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發展產業,每村年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以上;深入推進“湘商回歸”行動,累計回引鄉賢能人、優秀青年人才40余人,回引的宸美鞋廠實現了村民“家門口”就業,廣受群眾好評。因地制宜“開方子”。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依靠各村自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編制產業規劃、村社規劃。今年街道15個村確立了入股分紅型、聯村共建型、旅游帶動型等五種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推動集體經濟產業“遍地開花”。創造特色“亮牌子”。積極扶持各村發展特色產業品牌,福源村大力發展“網紅經濟”,簽訂了直播帶貨、農產品種植加工等10余個合作意向書;226畝統一規劃、集中建房的福源新村已吸引村民建成新房79棟;株木山村通過大力發展“大棚經濟”,推出“株木山牌”西瓜、蔬菜,實現村民增收致富。
巧執“去粕留精”之筆,繪就社會治理“和美鄉村圖”。村莊美化提升“顏值氣質”。常態化開展創文鞏衛工作,聚焦薄弱環節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共改(新)建廁所55戶,拆除旱廁22座。深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全面推進“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每月底對各村人居環境進行實地暗訪,發現問題及時交辦整改,拆除空心房1.06余萬平方米,建設休閑廣場、農家書屋、長者食堂、和諧菜園、微型泳池等便民設施45處。智慧鄉村激發“巧治活力”。常態化運行片組鄰“三長制”,服務群眾7294戶1.5萬余人,今年以來摸排并解決訴求260余件;建立村級監控數字化平臺,高清全景攝像頭組成的“全域天網”筑牢了防火、防汛、防偷盜的安全防線;扎實開展“一門式服務”,實現站點上網率100%,基層善治倡導“以和為貴”,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次;表彰“好婆婆”“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60余人,探索推行“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構建街道-村(社區)“兩級書記一起抓”的基層治理責任體系,黨工委書記領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累計領辦亟待解決痛點問題17個;建立網格小組160個,網格單元410個,擁有“五老”志愿者隊伍18個,2024年以來,在“握手言和”中成功調處矛盾糾紛198起。
來源:紅網
作者:蔣艷娟
編輯:李芳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7/97/1475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