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何勇輝 曹潔 雷竹輝 蔣柏順)一粒小電池,如何驅動 “智造” 大產業?一個傳統農業縣,憑什么站上新能源賽道?揭開寧遠鋰電 “智造” 的序幕,美尼集團當屬執牛耳者。
作為寧遠高新區重點引進的鋰電龍頭企業,永州美尼新能源有限公司自去年年底簽約入駐后,便開啟了 “寧遠速度”:今年3月啟動設備安裝調試,5月進入試運行階段,短短數月便完成了從落地到試產的跨越。
“為什么速度這么快?政府支持力度大,營商環境非常好,周邊整個產業園比較完善,所以說我們整個配套起來相當快。”談起入駐過程永州美尼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貽海深有感觸。
“寧遠速度” 的背后,是 “寧遠精度” 的支撐。正式投產后,一臺機械臂每5秒完成一次電芯封裝,誤差精準控制在 0.01 毫米內——這一精度僅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1/5。而這些指尖大小的鋰電芯,更藏著多項打破場景限制的 “黑科技”:針對極寒環境研發的低溫款電芯,即便在零下40度仍能穩定供電;1.5V 恒壓可充電款電芯,按同等電量計算,一顆的使用效率能抵1000顆一次性電池,目前,部分 “寧遠造” 美尼電芯已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
龍頭起舞,才能帶動產業成群。美尼的快速成長,如同一塊強磁石,持續釋放寧遠鋰電產業的 “磁吸效應”。從最初僅能實現單一電芯生產,到如今涵蓋原材料供應、智能設備制造、成品組裝的完整產業鏈條,園區內80余家鋰電相關企業,如同精密齒輪般緊密咬合、協同運轉。
“我們抓主特產業,著眼‘鏈式發展’,緊盯鋰電產業鏈的‘缺環’精準補位,如美尼需要電芯封裝設備,我們就招來設備企業;鋰都需要正極材料,我們就對接鋰礦企業建分廠,如今,園區鋰電產業上下游配套率已達82%。”寧遠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縣職業中專第一書記蔡海豐介紹道。
這份 “鏈式發展” 的布局,不僅補齊了產業鏈的 “缺環”,更通過 “產學研” 融合打通了創新轉化的 “最后一公里”。“我們與中南大學、湘潭大學簽了‘研發在高校、轉化在寧遠’的協議,新建了鋰電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這兩年已有7 個科研項目在園區落地,產品從書架走上貨架。”蔡海豐說道。
從實驗室的精密測算到生產線的高效運轉,從單個企業的落地生根到產業集群的枝繁葉茂,寧遠正用實打實的行動,讓 “智造” 基因深植于產業血脈之中。
“我們自己后面想做儲能這一類,像做無人機、內機電這一類,就是產能更大、價值更高、附加值更高的產品。”發展潛力無限讓鄧貽海提前謀劃企業的長遠布局。
從消費電子的 “能量芯” 到新能源車的 “動力源”,寧遠的鋰電池產業版圖正在不斷延伸。在美尼集團隔壁,另一家企業正用一項 “硬核技術” 破解新能源產業的安全難題 —— 這里是湖南鋰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國內首個實現固態電解質隔膜規模化量產的基地,他們的故事,同樣藏著寧遠新材料產業的突圍密碼。
沿著寧遠鋰電產業鏈向上游探尋,在湖南鋰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厚度僅幾微米的薄膜在流水線上緩緩舒展 —— 這是能讓鋰電池 “不怕針刺、不懼高溫” 的核心材料,也是國內首個實現規模化量產的固態電解質隔膜。
“像這種涂覆隔膜耐高溫200度,它這個膠就不容易熱縮,電池的性能會提升,做穿刺的話,它不容易爆炸。目前來講,這項技術在國內領先,在國際也領先。”湖南鋰都品質部主管駱斌輝對產品品質充滿信心。
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這里的固態電解質隔膜已通過行業巨頭的認證。如今,每天都有數十萬平方米的產品從寧遠出發,發往全國各大電池工廠,成為下游企業的 “安全保障”。
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就業紅利。田蕾是寧遠縣職業中專的應屆畢業生,今年剛進入實習階段的她,不用遠赴他鄉,就在園區找到了理想崗位。“剛從學校畢業,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一個月能有三四千,我覺得可以。”成為湖南鋰都的一名員工田蕾對目前的工作十分滿意。
作為賽唯思集團打造的高新技術項目,湖南鋰都總投資達 20億元,除了核心的固態電解質隔膜,還同步布局了正極材料和鋰鈉電池生產。待項目全面投產后,將實現年產 8億平方隔膜、1萬噸正極材料、1.5億支鋰鈉電池的規模,進一步完善寧遠鋰電上游材料的供給能力。
談起當初落戶寧遠,湖南鋰都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佳玲說:“我們自己本身做電池,周邊也有很多做電池材料的企業,我可能上午要個材料,他下午就能給我送過來。等于是大家抱團發展嘛。對我們來說,企業的效率也提高了。所以當初我們選擇落戶寧遠這個決定是對的。”
下一步胡佳玲準備在原有生產規模的基礎上再擴大兩到三倍,等條件成熟,兩至三年后在北交所或者是科創板上市。
從湖南鋰都的上游核心材料,到美尼集團的下游智能電芯;從 “產學研” 融合的技術突破,到 “抱團發展” 的產業鏈協同,寧遠的鋰電池產業鏈正加速形成 “研發 — 生產 — 應用” 的完整閉環。
一粒電池的能量,既能驅動設備運轉,更能激活一座城市的產業動能。美尼的 “智能智造” 與湖南鋰都的 “材料突破”,正是寧遠 “一主一特” 戰略的生動實踐。
當核心技術扎根縣域,當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寧遠這座湘南小城,正在新能源的賽道,上演著屬于自己的 “加速度”。這里的每一粒電池,都在書寫同一個答案 —— 小地方,也能有大產業。
來源:紅網
作者:何勇輝 曹潔 雷竹輝 蔣柏順
編輯:肖益婷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3/83/1524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