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余巧艷 何丹 蔣柏順)在寧遠一中,高中化學教師周庚華用 26年扎根縣域教育的堅守,書寫了“全班48人全上985”“清華雙星耀寧遠”的教育奇跡。這位市級骨干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用“實”的作風與“暖”的關懷,破解了縣域育人的密碼。
“教育是慢的藝術,更是實的事業。” 這是周庚華的育人信條。26年來,他堅持“12小時駐守制”,每天至少5次巡查教室,用拍拍肩膀、添杯熱水的細節陪伴,成為學生眼中“永遠找得到的主心骨”。為讓教學精準高效,他創新 “靶向教學” 模式:為每位學生建立 “個性化學情臺賬”,通過課業跟蹤、周測對比定位薄弱點;通過“一對一”抓專項突破、組建 “午間互助聯盟”答疑、實施“5題基礎過關”打卡的方式推行 “一生一策” 分層培養。他還將碎片化時間打造成 “高效閉環”—— 晨間喚醒記憶、午間規范提分、晚間錯題清零,讓班級學習效率大幅提升,為2025年寧遠高考的輝煌奠定堅實基礎。
育人先育心,是周庚華的另一個“法寶”。他養成“晨檢三看三問” 習慣:看臉色、桌面、眼神,問睡眠、飲食、情緒,用 “顯微鏡” 式觀察捕捉學生心理變化。曾有學生因家庭矛盾厭學,他連續三周家訪、每日陪聊,最終幫其重拾信心。26年來,他及時干預13起心理預警,用耐心為學生撐起心靈晴空。“進入高中后感覺學習更加吃力,周老師了解這個情況之后,一直耐心地為我答疑解惑,并且為我制定了高效的學習計劃。”“進入高中生活之后,我的學習狀態欠佳,并且生活上面也遇到了許多問題,但是周老師很快就發現了我的這個問題,時不時找我談心,并且為我解開了許多心結。”寧遠一中學生紛紛訴說著周老師的幫助。
作為化學教師,周庚華打破縣域資源局限,自費訂閱《化學教育》等期刊,將諾貝爾化學獎成果、石墨烯應用等前沿知識融入課堂;組建“化學前沿瞭望”興趣小組,推出“苗圃計劃”,利用課余義務開設思維拓展課。深夜辦公室、節假日實驗室里,他與學生鉆研奧賽的身影,是校園里最動人的風景。他創新的“問題鏈 + 實驗探究”教學模式,讓抽象化學知識變得生動,所帶班級化學成績多次穩居全市前三,他也獲評“寧遠縣教學能手”。“周老師搞教學特別地較真,每個學生的薄弱點、進步軌跡都記在臺賬上。連晨間背單詞、午間練卷面這種細節都排得明明白白。他的靶向教學就是班級提質的教科書,我們都跟他學經驗。”寧遠一中教師劉濤說道。
26年光陰染白鬢發,周庚華的教育熱情卻愈發熾熱。他用 “奉獻”作反應物,以“熱愛”為催化劑,生成了“群星璀璨”的未來,用堅守與創新詮釋著新時代“四有”老師的擔當。
“帶高中班,就像陪學生跑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既要陪他們保持沖刺的耐力,更要幫助他們看清終點的方向。未來,我會繼續以嚴管厚愛為準則,用更細致的管理、更科學的規范,陪每一位學生走好高中的三年,做精準指導的引路人,溫暖如春的守護者。助力他們考上心儀的大學,開啟人生的新征程。”寧遠一中教師周庚華表示。
來源:紅網
作者:余巧艷 何丹 蔣柏順
編輯:肖益婷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3/54/1527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