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嚴軍 何丹 李婧)近年來,寧遠縣積極引導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百合等特色產業,既盤活土地、提高農業效益,又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當前,九疑瑤族鄉九疑洞村的百合迎來豐收季,田間人頭攢動,一百多位村民忙著采挖、分揀、裝運,一派熱鬧的生產景象。收工時,大伙帶著各式各樣的勞動工具領取當天的酬勞,隊伍排成幾十米長,十分壯觀。
“我們覺得蠻好。采挖百合,女的100塊錢一天,男的120塊錢一天。挑運就是200塊錢一天,裝車160塊錢一天。都是現做現給的。”在這里幫忙做事的村民雷家旺高興地說道。
黃月甫是當地百合種植的帶頭人。今年68歲的他已經種了10多年百合,種植規模維持在30到50畝。由于用工量較大,黃月甫常年聘請周邊的村民前來務工。
黃月甫告訴記者:“種植的時候在周邊請工人30到40個,搶收的時候用工80到100個。大家都有事做,個個都賺點小錢。”
黃月甫采取訂單農業的模式,從邵陽隆回縣引進純種龍牙百合種植,畝產可達2000多斤。按照今年的市場價計算,每畝百合的收益超過3萬元。九疑洞村土壤肥沃,種出來的百合個頭大、品質好,一到采挖時節,商戶就會直接開車上門收購。
隆回縣采購商馬遠說:“我跟他合作今年是第五年了,每年種出來,我都直接收購回去加工的。”
百合的收獲周期為2到3年,算下來每畝的成本近2萬元,但收益也十分可觀。當地發展百合特色產業,帶動村民通過流轉土地、就業務工等方式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紅網
作者:李嚴軍 何丹 李婧
編輯:肖益婷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2/66/1521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