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于文敬 陳國宏 劉玉霞)“學校食堂的食材進貨臺賬要詳細登記進貨時間、驗收人員等信息,張貼進貨票證,并每日檢查食材新鮮度,工作人員做好定期健康體檢和每日晨檢,確保食材源頭安全……”連日來,寧遠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校園餐”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今年以來,寧遠縣以“全流程覆蓋、全鏈條追溯、全主體共治”為目標,創新構建“生產端—配送端—校園端—智慧化”“三端一化”“校園餐”食品安全閉環監管體系,實現風險防控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控的轉變。
嚴控源頭端,構建“數字農場+信用檔案”雙軌機制。建立“數字農場”平臺,推行“合格證+追溯碼”制度,只有土壤、水源、農獸藥使用動態監測合格,具有產地證明、檢測報告、追溯信息的農產品基地,才能納入食材直供目錄“白名單”;建立“信用評價”檔案,開展定期審核、動態評級,凡屬抽檢合格率、投訴處理率、整改落實率動態評級不達標的供應商直接列入“黑名單”。目前,全縣納入“白名單”基地22家,列入“黑名單”供應商8家。
嚴格配送端,形成食材從入庫到進入食堂全程閉環。堅持“誰采購、誰簽字、誰負責”追溯原則,制定《校園餐冷鏈運輸操作規范》,對供應商嚴格落實“三檢”機制(即供應商自檢、入庫必檢、出庫復檢)“五查”機制(即查資質、查檢測、查票證、查車輛、查臺賬),所有食材實現“學校食堂終端下單、配送公司匯總分揀、冷鏈運輸直達校園、入庫出庫賬賬相符、產地來源可溯可查”的全鏈條閉環。根據國家規定和本地實際,共列出32種禁止采購食材,從源頭杜絕高風險食材進校園。
嚴管校園端,完善“智慧廚房+社會共治”管理體系。創新“家、校、政、社”共治模式,共同守護校園“舌尖安全”。推行“明廚亮灶”云監管,所有城區學校納入“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監督,實行“AI監控+人工抽檢”,進行全方位、全時段監管,自動識別違規行為,全天候推送預警信息。建立“校園餐安全聯盟”,家長膳食委員會成員定期抽檢食品安全,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擔任“食安監督員”,實行縣級領導、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學生家長、紀檢干部五方陪餐機制。目前,“校園餐”食品抽檢合格率從95%提升至99.8%。
推行智慧化,織密“日常檢查+智慧監管”防控網絡。對學校食堂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飛行檢查。加強日常監管,緊盯采購、儲存、加工、供餐、詢價等重點環節,對高風險食材(如肉類、蔬菜農殘)進行盲測,發現問題現場督促整改;將食品抽檢計劃向學校、配送企業傾斜,定期不定期進行抽檢,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據悉,“三端一化”“校園餐”食品安全監管閉環體系有效運轉以來,全縣食品安全監管效能穩步提升,全縣食品安全形勢持續向好,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我局將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全方位聚力推進校園食品安全工作向縱深發展,讓食材更放心、食用更安心,全力守護校園‘舌尖安全’。”縣市監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來源:紅網
作者:于文敬 陳國宏 劉玉霞
編輯:肖益婷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2/66/1521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