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嚴軍 何丹)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寧遠縣緊扣耕地保護要求,堅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秉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原則,扎實推進耕地恢復,發展規模農業,全力推動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炎熱的盛夏,禾亭鎮禾亭社區的耕地復墾現場一片忙碌。大型挖掘機揮舞鐵臂,正有序清理昔日雜亂的果園與荒地。這片土地有100多畝,曾因管理零散導致半數閑置。如今,村干部通過核實土地權屬,把碎片化的田塊集中流轉到村集體,再由村集體統一打包流轉給種植大戶,讓“沉睡”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永州市凱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肖智偉介紹道:“這塊田以前種果樹的也有、荒廢的也有、種蔬菜的也有。我們統一流轉過來后打算種水稻和蔬菜,方便機械化作業管理,提高土地效益,帶動老百姓增收。”
而在龍崗村,去年復墾的 60 多畝耕地已迎來豐收。連片的玉米稈上掛著飽滿的玉米棒。村民黃利勇穿梭在田壟間,麻利地掰下成熟的玉米。這片曾因缺水棄耕的土地,經復墾改造后種上旱糧作物,如今成了村民的“錢袋子”。“以前荒起在那里一分收成都沒得,現在種出來有收成了,有好幾百塊錢一畝。”村民黃利勇說道。
禾亭鎮組建專項工作組,對可復耕土地開展全面摸排,結合土壤肥力、灌溉條件等實際情況,“一地一策”制定復耕方案。通過土壤改良、水利設施完善等舉措提升土地質量,引導群眾應種盡種,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自去年以來,全鎮已恢復耕地721畝。
寧遠縣禾亭鎮人大副主席賀小寧說:“對土壤肥力較差的地塊,我們優先進行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料。對于灌溉不便的土塊,我們優先完善水利設施。我們還對一些非法占用耕地的典型案例進行公開處理,守住耕地紅線。”
近年來,寧遠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扎實推進耕地恢復工作,累計恢復耕地1.4萬畝,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
來源:紅網
作者: 李嚴軍 何丹
編輯:李芳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1/68/1515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