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嚴軍 蔣李臻)6月15日至19日,湖南師大附中60余名師生走進寧遠開展“鄉村實踐活動”,關注“三農”議題,在田野阡陌與歷史遺存中解碼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
伴著瑤族長鼓聲,湖南師大附中的師生們到達盤江灣新村,開啟5天的鄉村研學之旅。他們深度探訪瑤族千年文化與舜帝德孝文化,沉浸式體驗舜帝祭典、高源土陶和寧遠竹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實踐中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我感覺勞動人民的智慧真的非常厲害,陶器、竹器都是祖先非常偉大的發明。我們作為中學生,要保護非遺、傳承非遺,讓中華文明代代相傳。”高一學生楊芷郁說道。
在鄉村振興主題調研中,同學們下到田間地頭與幫扶車間,考察農業產業化的創新實踐;走進民俗博物館追溯千年農耕文明的脈絡;體驗捕魚、采擷等傳統勞作,參與打糍粑、包粽子等民俗活動,在煙火氣中感受傳統生活美學。“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更應該了解農村,傳承幾千年來的農耕文明。多體驗一下農村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誰知盤中餐”詩句的意義,長大以后為農村的發展貢獻力量?!?高一學生毛俊濤說道。
湖南師大附中教師賀俊表示:“農村實踐活動是青少年非常重要的第二課堂。同學們體驗農耕勞作,可以培養吃苦耐勞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此外,通過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能增強同學們的文化自信。”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寧遠匯聚舜帝文化、儒家文化、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目前,全縣已打造7處省、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共接待研學師生60多萬人次。這些基地開設了非遺體驗、農耕體驗和軍事拓展等實踐課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研學需求?!拔覀儠鶕W生研學實踐的不同需求,定制研學旅行的主題和線路。在開展研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培養孩子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實現‘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得’的意義和價值?!焙暇裴谖幕糜喂煞萦邢薰靖笨偨浝硗跞A麗說道。
來源:紅網
作者:李嚴軍 蔣李臻
編輯:肖益婷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940/64/1506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