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嚴軍 何丹 肖益婷)寧遠縣灣井鎮周家壩村原先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近年來,當地和省建筑設計部門積極規劃,集中流轉土地,因地制宜走出農旅融合新路子,逐漸成為省級美麗鄉村。
來到周家壩村,剛到村口就會被一望無際的萬畝良田所吸引。眼下晚稻正處于抽穗期,綠色的稻葉在初秋微風的輕撫下搖曳,農戶們在田間勞作,稻葉的上空盤旋著蜻蜓,不遠處,村莊和遠處連綿起伏的喀斯特丘陵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一幅山水山村畫卷。
早些年,由于交通不便,村莊發展滯后,農田零星分布,種植效率不高。2016年,該村啟動土地流轉,將小丘改成大丘,同時再將土地集中流轉給村里的種田大戶,實現農田成片。2020年變更調查數據,將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為62.17公頃,針對這樣的框架,負責該村設計規劃的設計部門在不觸動耕地紅線的基礎上,提出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旅游融合,以及見縫插針的民居住房設計方案。“我們做了大量的實地考察以后,基于村莊這種本底產業,同時結合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布局這種烤煙與水稻的輪作。”湖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規劃一所主任工程師熊劍鋒說道。
為了提高農業的附加值,規劃還結合萬畝耕地,設置塔樓等這種網紅的打卡設施,吸引游客來打卡參觀。每到水稻成熟時節,不少游客都會慕名前來,體驗農家風光。目前該村的煙稻輪作高標準農田每年畝產值超過7000元。“上半年種植烤煙,產值大概近6000塊錢一畝,下半年種植晚稻,畝產達到1100斤到1200斤左右,除去成本,凈收入3600塊錢左右一畝。”灣井鎮周家壩村會計李海林向記者介紹道。
從周家壩村往里走,不出十分鐘就能聽見歡聲笑語。在大鳳自然村,不少從九嶷山下來的游客慕名前來體驗攀巖項目飛拉達,游客攀爬在喀斯特丘陵,欣賞空中的美景。
其實,大鳳村原本是一個接近消失的空心村,以至于在附近村落,都有“寧嫁討吃漢,不嫁大鳳郎”的說法。設計規劃團隊經過仔細分析,決定利用當地明月山、古驛道等人文自然資源,將大鳳村融入九嶷山景區,并通過引入外來資本的力量,拆除殘破房,硬化道路,進行新村重建,同時打造旅游業,借助旅游業和周邊民宿等配套設施,村民種養的農特產也可以銷售給游客們,人均收入提高到1萬元,不少外村女孩兒也紛紛成為大鳳村的媳婦兒。“自從規劃落地之后,旅游進入以后,咱們村建設得越來越好了,我們這里很多都是外地媳婦。”灣井鎮周家壩村婦聯主席楊芬開心地說道。
來源:寧遠融媒體中心
作者:李嚴軍 何丹 肖益婷
編輯:李芳
本文為寧遠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josefkobel.com/content/646743/61/1309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