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嚴軍 余巧艷)5月7日,在寧遠縣社區精障康復服務中心圍墻邊的菜地里,黃瓜、西紅柿等瓜果蔬菜長勢良好。6名患者在社工指導下移栽向日葵、給蔬菜除草綁蔓,井然有序。
34歲的禾亭鎮患者黃某患有先天性精神障礙,生活無法自理。經康復中心工作人員指導參與種植訓練一個多月后,已能獨立穿衣。寧遠縣社區精障康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鄒素球介紹說:“黃某現在愿意聽從我們的安排,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精神狀態較之前明顯改善。”
寧遠縣社區精障康復服務中心創新引入農藝療法,為患者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恢復身心健康的獨特方式,幫助他們恢復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回歸社會。仁和鎮的王某今年59歲,他原本是水泥廠工人,患病后長期偏執。參與農藝療法后,不僅心情得到改善,與人溝通也變得順暢。王某表示:“種菜、種花,做一些輕微的體力勞動,對我的康復還是很有好處。”
農藝療法指患者在醫護指導下參與農事活動,以緩解精神壓力、改善心理狀態。今年4月,寧遠縣社區精障康復服務中心啟動該療法,工作人員帶領患者從初識農事到熟練耕種。勞作中,患者們交流種植經驗,分享作物生長喜悅,逐步打開封閉內心,恢復社交能力。“勞動讓患者恢復正常交流,改善心情,獲得精神滿足,收獲快樂。我們的工作也很有成就感。”寧遠縣社區精障康復服務中心負責人傳海涌表示。
截至2024年8月31日,寧遠縣4256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錄入國家信息系統,其中3656人納入社區康復服務。患者多分布于縣城周邊農村及偏遠地區,精障康復服務中心為其定制個性化康復方案,已選取20多名患者開展試點,計劃試點成功后全縣推廣。
傳海涌介紹,寧遠縣社區精障康復服務中心以“中心+站點+網點”模式,規劃建設1個縣級康復中心、4個康復站點和30個服務網點,打造創新型精神障礙示范建設基地,實現所有鄉鎮和重點村居全覆蓋,讓患者就近獲得康復服務。康復中心服務豐富,除基礎康復外,涵蓋軀體管理、生活技能、社交與職業訓練,注重心理康復與家庭支持,如教患者整理房間、烹飪,由心理咨詢師開展心理疏導。未來,康復中心將動態優化農藝療法,依患者康復進程調整活動,幫助更多精神病患者重拾自信、融入社會。
來源:寧遠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李嚴軍 余巧艷
編輯:肖益婷